当前位置: 首页 > 民族团结 > 正文

傈僳族—礼仪习俗

来源:三江明珠·贡山网   作者:   发布时间:2017-04-20 00:00   点击次数:

一、习惯法

解放前的傈僳族地区,有着世代相传并形成一定体系的习惯与传统,用来调整人们相互间的关系,并逐步形成不成文的习惯法,为全体社会成员在生产、生活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,主要有:

债务方面:傈僳族社会内部有了贫富差别之后,便出现了债务关系。比较普遍的是为了结婚或祭鬼而向别人借牛,通常一条牛的利息每年为一“拳”,如借的牛为6“拳”,则第二年还一条7拳大的牛,如多出或不及7拳,可用粮食找补。为表明债务关系,一般将所借牛的胸围长度刻在借户门上,或用一根同样长的竹竿划为两半,刻上借牛的胸围拳数,双方各保存一半作为凭证。

土地、房屋买卖和离婚协定方面:以口头协定和契约缔结的方法进行。一种是当事双方自行商量协定,不需中证人;一种是双方商量协定并请中证人作证;一种是双方商量协定后以木刻为凭据。

盗窃案件处理:过去傈僳族社会中偷盗行为很少,一旦发现偷盗行为则必加严惩。惩治办法,一般是偷一赔二,如偷1头牛,赔偿2头牛,如本人无力赔偿,则由亲戚代赔。如在室内或地里发现窃贼,可以当场将偷者打残或打死,偷者还要受到斥责。有意诬陷别人偷窃者,加重惩罚,俗话说“偷人的罚十二倍,冤枉好人的罚十三倍”,诬陷者除接受惩罚外,还要向被诬陷者赔礼道歉。

奸情处理:对与有夫之妇通奸者,一般罚1筒酒或数元半开了事,有的则请头人召集全村人“讲理”,当场训斥奸夫,并罚1头牛、1盘铁三脚、1件衣服赔偿女方丈夫;如奸夫当场被捉遇害,则不必赔偿命金。如发现拐骗他人的妻子或未婚妻者,则由拐骗者的姊妹顶替作人妻,还要赔若干头牛。

其他方面,如发现因酒后伤人致残、致死者,按情节轻重,赔以抚恤金,死者赔偿100元以上半开的抚恤金。如系轻伤,除向伤者道歉外,需送几只鸡,一点漆油;如果重伤,则应负责治疗。

调解纠纷的方法有两种:一是口头调解;二是神明裁判。

口头调解又分为简单的口头调解和复杂的口头调解两种。简单的口头调解一般是指牲畜吃青苗这类纠纷,双方请仲裁人,只需对被吃的一方给予公平的赔偿即可。复杂的口头调解,双方都要备酒,通过唱《告状调子》反复说服和劝解达到和解。调解时,纠纷双方各自陈述理由,每说完一条理由,放一粒玉米籽(或木棍),最后由仲裁人按双方的理由多少(玉米粒多少)判决谁是谁非。

神明裁判:此方式多在调解盗窃和“杀魂”事件时采用,分为:抛血酒、吃血酒、捞油锅3种。神判大多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和封建意识的烙印。这种神判事件在解放前时有发生,解放后,已基本杜绝。

二、禁忌

傈傈族过去有许多禁忌。主要有:

       (一)生产方面的禁忌

稻谷开花,妇女不能在稻田旁洗衣、剥麻;包谷开花时如遇大风,妇女不能织布,男子不能在外砍树;月亮圆时不能下种,怕虫吃庄稼;七八月间不上山砍树,不向水塘丢石头、不织麻、怕触怒山神龙王引起各种灾害;不能打死蜘蛛,相传蜘蛛教给人织布技术。

       (二)生活伦理方面的禁忌

家中死了人,不能吃辣椒、生姜和葱;不能让猫触及死者的遗体、灵柩,否则死者会复活,变成吃人的魔鬼;不准拿铁器作陪葬品,否则会压住和阻挡死者灵魂赴归阴间,后代会生哑儿、疾病多;不准在属龙日埋葬死人,否则雨水多,淹没庄稼,人畜遭难;长者死后到埋葬前,家属不能洗脚,否则认为对死者不悲伤,没有感情,而招致嗤笑;不准在高山湖边高声说话,更不能向湖里投掷石头、木棒,否则会激怒龙子龙孙,喷发大雨,引起山洪暴发;祭鬼时,肉未吃完,旁人不能进屋,否则认为对病人不利;别人祭鬼时不能偷看或嬉笑;在别人家里不能吹口哨,尤其晚上更不能吹,否则认为会把鬼带进屋里来;黄昏时出入一定要随手关门,否则认为鬼会进去咬人;火塘上的三脚架不能用脚踩,或随便移动,否则会死人;生孩后10~18天内老人加要进屋,必须脱鞋,不能带弩弓进屋,远道来客也不能进屋,否则会触犯鬼神,使孩子生病;过年时,外出之人必须赶回家。

三、道 德

傈僳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,青年人或晚辈,对老人或长辈,都有一定的行为规则:说话要和气,声调要低,不能大声吼叫;长者坐的上方位不能随便去坐,传烟递茶先要敬长者,并用双手捧上。路上遇到老人,即使不认识,也要侧身让路。行路时绝对不能在他人面前横冲直闯,要让对方先走,等对方走过,自己再走。平常同路相逢,要热情地打招呼,并肩前进时,主动为对方分担过重的携带物。傈僳族还保留有原始互助的习惯,如遇婚丧娶嫁、修盖房屋,都要互相帮助。这种帮助从不计报酬,不讲价钱。对老弱孤寡和穷困者,都有进行扶助的义务。缺乏劳动力的人,村里人予以代耕,所以傈僳族中没有乞丐,偷盗现象也很少。

傈僳族出门上路如遇干粮匮乏,可以到同族家里借食,不论相识与否,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。傈僳族认为拒绝帮助别人,等于断绝别人对自己的帮助,结果自己会孤立无援。遇到远村遥寨相隔数年会面的友人,主人在语言、行动上会格外热情,说话声调亲和,用双手恭敬地递送茶、酒、烟、饭,闲住期间,杀猪杀鸡款待;友人起身回家时,主人家要带领全家老小送出村外一二里路程,祝客人一路平安,希望年年会面然后才依依惜别。

傈僳族中原始平均主义思想比较普遍,如家里杀一只鸡或遇有吃肉的机会,不论老小,家人每人一份,不会吃饭的婴孩那一份归母亲。外出打猎获得猎物时,不论人多人少,见者都有一份。过傈僳年时,凡家境贫困而没有杀年猪的家人,全村家家户户都要向他们送去一块肉,请去吃一餐饭,共同欢度节日。他们认为自己有吃有喝,就不能看着别人缺吃少喝。